讀書可不可以聽音樂之背後機制
這理論建立基礎在除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以外,還有一區叫工作記憶區(Working Memory Capacity )。而這工作記憶區是用來處理及記憶相關資訊。
Working Memory Capacity最早是由Baddley在1986年提出,主要有三個要件組成的。
- 中央執行
- 語音循環
- 視覺空間概念
中央執行是指揮者來分辨這些訊息有沒有價值並且處理到長期記憶的區塊,但本身卻沒有記憶功能。
語音循環則是儲存語言相關的資訊,而視覺空間概念則是儲存相關視覺與空間相關的資訊。但這兩個處理能力不會互相干擾而是自己獨力完成。
那如果聽有歌詞的音樂並且同時是看充滿文字的課本,我們大腦怎麼處理?
先將看到課本上文字轉譯成碼,再傳到語音循環區域。但我們聽有歌詞的音樂就已經占據語音循環區一定的負荷。所以會減少讀書的效率
那如果聽有歌詞的音樂並且同時是看充滿圖案的數學,我們大腦怎麼處理?
將數學課本上的資訊傳到視覺空間概念區,而聽歌詞的音樂仍是傳到語音循環區。兩者互相不干擾,所以讀書效率不會下降太多。
以上文章參考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7年發表的文章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on Learning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KvpFZJwcE&t=420s&ab_channel=TED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