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讓你失戀更心碎

 

每個人都更值得被溫柔以待


戀愛有多甜蜜而失戀就有多痛苦。這篇文章主要是來分享是什麼樣的元素會讓失戀後的挫折感變多或變少。


影響元素:

  • 戀愛時間長短
  • 是不是同居
  • 有沒有對未來有計劃
  • 是否有小孩
  • 分手後會不會持續見面
  • 誰傾向於分手
  • 分手前的關係狀態
  • 是否很快與新對象約會

作者列出這幾點元素來分析是不是會影響到分手後的心情品質


研究方式:

這篇文章主要是去收錄1295位年輕人

  • 尚未結婚
  • 異性戀
  • 多種方式搜索(從雜誌、保險單、Pub)
  • 若ㄧ結婚就立刻被排除名單外
最後文章總共到收錄487位受測者來做研究分析

每四個月會做電訪一次,而持續追蹤20個月


結論:

作者提出投資理論,這理論是說如果在感情中投入許多情感,就會讓分手難度或者分手後的失落感變的更強。像是認為同居生活會讓生活產生很多連結(像是房租、貸款、寵物、家具雜貨),這些連結讓分手變得困難且分手後的失落感更大。作者也認為分手後還能遇到前任也是代表彼此之間投入高達一定程度才會分享各自的社交圈。

是否有孩子目前因這篇能納入統計的人數太少,所以作者認為統計上造成的誤差可能過多,因此期待之後更多研究來分析。

統計出來,戀愛時間長短不會影響分手後難過程度。原本作者認為時間越長代表之間經歷越多事情,從投資理論來看就會分手後越難過。但後來作者給出來的解釋是時間很短也很有可能會很難過,所以兩者從統計上面沒有明顯上差異。

第二,作者認為誰先提分手會比較少有被拒絕感,所以分手後失落感會比較少。但研究分析卻發現是誰先不想在一起的人,才會有比較少的分手後失落感。有些人其實是不想分手但怕被拒絕而就去提分手。

第三,作者原本認為如果戀愛品質很差甚至某種程度是一種壓力,分手後的失落感應該不會這麼大。但後來分析發現戀愛品質較高的人分手後的失落感反而不會這麼大。作者給出解釋是通常有較高戀愛品質的人通常比較正向,因為正向的情緒會讓他們比較不會有太大分手後的失落感。



文章參考自2011發表在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的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The Impact of Unmarried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o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可不可以聽音樂之背後機制

讀書可不可以聽音樂

音樂是否增進腦部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