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住院醫師面試準備

 住院醫師面試準備 通常pgy剛開始時就要開始準備申請明年的住院醫師,住院醫師申請有分成內招與外招。而除了一些大科(像是內科、外科)錄取率比較高以外,其餘小科大部分還是會需要面對到與其他同儕競爭的機會,而如何將自己表現好讓考官能在短短時間內肯定你,這些都是需要是平常先去練習準備的。 首先面試大概會有幾個準備環節: 備審資料 筆試 面試 手做(有些外科系會有相關考題) 備審資料: 通常包含個人簡介、個人自傳、醫學系成績單、推薦函、特殊經歷、研究paper 個人自傳通常會需要與自己面試時的自我介紹做相呼應,而自傳盡量要精要不要超過兩面為限制。要主動將自己的優點與科內做連結。減少太過於理想化的想選科別原因,例如說常常因運動傷害而想走復健科,這個理由不是不行但太空泛對考官來說並不一定這麼認同。 醫學系成績單則都是已經確定事實了,若是成績不好,可能要想一個解釋為什麼自己成績不好。 推薦函不一定每一個小科都會需要,但通常會有加分的效果。有些人認為推薦函最好給科內大老血會比較有份量。但自己覺得還是要給熟悉自己的老師寫比較好,因為如果面試方會打過去求證,如果是科內大老有時候想不出來你是誰。那等於這個推薦函就沒什麼公信力。 特殊經歷與paper,paper這個要特別小心,因為大家都知道要在pgy寫出一個好的paper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大部分都會覺得是靠老師幫忙下才能會有這樣的paper,因此要對自己的paper每一步都很熟不然面試官都是經驗豐富的教授,你有沒有認真參與研究他一問就清楚了,所以如果要拿出paper一定要確定自己每一個步驟都瞭若指掌。 先這樣囉,下次再和大家分享怎麼準備面試。

不讓你睡-睡眠不正常造成的健康問題

  大部分醫院維持24小時的運轉,因此使醫療從業人員都有需要輪班或者值班的工作型態。 長期值大小夜班會讓醫療人員容易有睡眠障礙問題,而值班人員則是晚上睡眠時候常常會被打斷睡眠使睡眠品質驟降。 睡眠障礙型態有三種: 無法達到足夠時間 無法維持睡眠時間 睡眠中有事件打擾 正常睡眠的特色: 此外身體與環境調節靠光,光從視網膜發訊號給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使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來調整睡眠。 短期影響: 1.增加壓力情緒 頻繁的睡眠被中斷會使壓力荷爾蒙上升,壓力荷爾蒙會讓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精神疾病機率上升。 2.身體疼痛 女性罹患頻率比男性高,最常以腹痛與頭痛為表現形態。 3.情緒狀況 容易變成不耐心、易怒、無法集中精神、且會逐漸發展成憂鬱症。且會形成互為因果的狀態。睡眠中斷會造成憂鬱與焦慮,而憂鬱與焦慮也會造成睡眠容易中斷。 長期影響: 1.心血管疾病 睡眠中斷會使交感神經活化,讓血壓上升和提高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 2.新陳代謝 長期睡眠中斷會使胰島素耐受性下降,造成有糖尿病的風險。且長期輪班工作會增加每天喝酒抽煙的頻率,使體重上升。 3. 癌症 長期失眠會使褪黑激素分泌不足,而褪黑激素可以有DNA修復與抑制腫瘤生長。所以長期失眠或睡眠中斷會使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增加癌症機會。目前研究,結腸癌與攝護腺癌會與睡眠障礙有關。 此 文章參考2017年發表在 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 的 Short- and long-term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leep disruption

什麼讓你失戀更心碎

  每個人都更值得被溫柔以待 戀愛有多甜蜜而失戀就有多痛苦。這篇文章主要是來分享是什麼樣的元素會讓失戀後的挫折感變多或變少。 影響元素: 戀愛時間長短 是不是同居 有沒有對未來有計劃 是否有小孩 分手後會不會持續見面 誰傾向於分手 分手前的關係狀態 是否很快與新對象約會 作者列出這幾點元素來分析是不是會影響到分手後的心情品質 研究方式: 這篇文章主要是去收錄1295位年輕人 尚未結婚 異性戀 多種方式搜索(從雜誌、保險單、Pub) 若ㄧ結婚就立刻被排除名單外 最後文章總共到收錄487位受測者來做研究分析 每四個月會做電訪一次,而持續追蹤20個月 結論: 作者提出投資理論,這理論是說如果在感情中投入許多情感,就會讓分手難度或者分手後的失落感變的更強。像是認為 同居生活 會讓生活產生很多連結(像是房租、貸款、寵物、家具雜貨),這些連結讓分手變得困難且分手後的失落感更大。作者也認為分手後還能 遇到前任 也是代表彼此之間投入高達一定程度才會分享各自的社交圈。 是否有孩子 目前因這篇能納入統計的人數太少,所以作者認為統計上造成的誤差可能過多,因此期待之後更多研究來分析。 統計出來, 戀愛時間長短 不會影響分手後難過程度。原本作者認為時間越長代表之間經歷越多事情,從投資理論來看就會分手後越難過。但後來作者給出來的解釋是時間很短也很有可能會很難過,所以兩者從統計上面沒有明顯上差異。 第二,作者認為 誰先提分手 會比較少有被拒絕感,所以分手後失落感會比較少。但研究分析卻發現是誰先不想在一起的人,才會有比較少的分手後失落感。有些人其實是不想分手但怕被拒絕而就去提分手。 第三,作者原本認為如果 戀愛品質很差 甚至某種程度是一種壓力,分手後的失落感應該不會這麼大。但後來分析發現戀愛品質較高的人分手後的失落感反而不會這麼大。作者給出解釋是通常有較高戀愛品質的人通常比較正向,因為正向的情緒會讓他們比較不會有太大分手後的失落感。 文章參考自2011發表在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的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The Impact of Unmarried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o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音樂是否增進腦部發育

音樂刺激腦部有關聲音及語言區域的發育,這樣的說法一直是大家相信但卻缺乏有力的研究來證明這一點。 因此科學家有了假設就決定來做實驗來證明這一點 實驗過程  他找來了47個9月大的寶寶來隨機分成兩組 實驗組接受四周內12堂課程的音樂課 對照組也是接受12堂課程(但都與音樂沒有相關)   音樂課內容 是將三節拍(像是華爾滋)用各式歌曲型態撥放給寶寶聽,並讓照顧者用腳打拍子或用手打拍子讓寶寶能隨著拍子可以一起跳。 非音樂課內容 則是親子互動課程或者參觀實驗室,這些活動內都沒有包含音樂的元素 檢驗方式 在上完最後一堂課後的兩周內,使用腦磁圖(MEG)與失匹配反應(Mismatch Response)來評估療效 聽音樂組在腦磁圖與失匹配反應腦波 都有較強的反應 且在顳葉與前額葉都有相同的表現 作者的推論 從研究數據來看,在九月大寶寶有音樂刺激下,大腦在音樂與語言兩個區域都有較為活化的情況。    這句翻成白話就是在音樂刺激下,寶寶在音樂與語言區域比起同齡小孩有更好的發展 。 這篇研究作者下的結論很保守,且研究沒有長期去追蹤寶寶是否能將優勢保持下去。但作者認為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下與充滿語言比較下,更能刺激嬰兒語言發展。 文章參考自2016年發表在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Musical intervention enhances infants’ neural processing of temporal structure in music and speech

讀書可不可以聽音樂之背後機制

   這理論建立基礎在除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以外,還有一區叫工作記憶區(Working Memory Capacity  )。而這工作記憶區是用來處理及記憶相關資訊。 Working Memory Capacity最早是由 Baddley在1986年提出,主要有三個要件組成的。 中央執行 語音循環 視覺空間概念 中央執行是指揮者來分辨這些訊息有沒有價值並且處理到長期記憶的區塊,但本身卻沒有記憶功能。 語音循環則是儲存語言相關的資訊,而視覺空間概念則是儲存相關視覺與空間相關的資訊。但這兩個處理能力不會互相干擾而是自己獨力完成。 那如果聽有歌詞的音樂並且同時是看充滿文字的課本,我們大腦怎麼處理? 先將看到課本上文字轉譯成碼,再傳到 語音循環區域。但我們聽有歌詞的音樂就已經占據語音循環區一定的負荷。所以會減少讀書的效率 那如果聽有歌詞的音樂並且同時是看充滿圖案的數學,我們大腦怎麼處理? 將數學課本上的資訊傳到視覺空間概念區,而聽歌詞的音樂仍是傳到語音循環區。兩者互相不干擾,所以讀書效率不會下降太多。 以上文章參考於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7年發表的文章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on Learning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KvpFZJwcE&t=420s&ab_channel=TED

讀書可不可以聽音樂

  讀書聽音樂效果 目前認為聽音樂對讀書產生的影響有三種理論 Mozart effect  Arousal-mood-hypothesis Seductive detail effeect 在1993年有科學家做了實驗將所有人分成兩組,一組有聽Mozart而另一組沒有聽Mozart。而在做空間測試時,發現有聽Mozart effect的組別分數高於沒有聽Mozart組別。而這個現象被稱為 Mozart effect 。但 目前卻發現只有特殊種類音樂有這樣效果 ,並不是所有種類音樂都有同樣效果。 但在2002年Husain這個科學家提出另一種假說,它說音樂不會有任何實質效果在學習表現上。但 音樂卻可以增進情緒並振奮精神 ,這才是使聽音樂會增進學習表現的原因。 Seductive detail effeect這個理論則是認為聽音樂會有害學習表現。它理論基礎是我們人腦就像電腦一樣,每次處理東西能力有限。 如果聽音樂還會增加負擔,使我們不能將所有專注力分配給學習表現上 。 因為這三個理論之間還互相矛盾,所以聽音樂到底對學習有沒有幫助,這二十年來醫學所做相關研究都無法達成共識。而下一次再和大家討論這三項理論的影響。 第二篇續集 https://matt201298.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_9.html 以上文章參考於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7年發表的文章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on Learning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分手了,每晚都會夢見她

  阿興是34歲剛博士畢業的男生,因台灣法律規定男生滿18歲都要去成功嶺服兵役,也就是俗稱的轉大人。阿興滿臉不捨的與她愛情長跑五年的女友說再見並與她約定當完兵再竹科找到工作就去登記結婚。   阿興運氣不好,第一輪抽籤就沒選上最後只能去金門當消防役。阿興去離島一個月後有一次想提早回台灣給女朋友驚喜,但卻撞見他最心愛女朋友與其他男生神色親暱地互動。 阿興女友說阿興不是你不好,是我青春沒有辦法在浪費你身上了,希望你能祝福我。   阿興慘遭兵變且一個人渾渾噩噩地離開台灣這傷心地。自分手那天阿興就睡不好了,每天夢裡都是他前女友的影子,睡都睡不好噩夢纏身。   夢有人說是潛意識的集合體,俗話也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夢太多太雜也會造成沒辦法獲得好好休息的情況。   夢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而快速動眼期的長短是被血清素與膽鹼系統互相控制的,所以在憂鬱症情況下血清素會下降而不只使心情變差也會使晚上多夢。   所以按照學理來說,增加許多的血清素會可以減少阿興晚上做夢夢到他前女友情況。而從乳製品、香蕉巧克力等理論上會增加血青素的值,但對有些人來說就太慢且不足。 因此有些人會求助於藥物的幫忙,例如常見的焦慮症藥物幫忙,但要注意的是藥物有副作用。這類藥物要最擔心是血清素的症候群及剛開始沒有藥物的反應且會增加心情不好意念,如果要使用這類藥物要請身心科醫師評估後再去使用藥物。